李煜生前最后一首词,将人生痛苦写到了极致,催人泪下成千古绝唱
从古至今,李煜的词若称第二,绝无人敢称第一。
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国的帝王,但却不能简单的理解他是一位普通的帝王,从他的文学造诣这个角度上说。李煜还是一位词坛上的帝王,只是这位词帝错生在帝王之家。
他人生其实就是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,他人生上半场是像天堂一般的富贵与风流,人生的下半场犹如经历人间炼狱般痛苦和凄凉。
开宝八年,北宋赵匡胤的大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,南唐国灭亡,李煜被迫降宋,被俘至汴京,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里,被囚禁期间,百感交集,写了很多令人感叹的词。

公元978年的七夕,又到了李煜生日,他一时词兴大发,便写下了这首《虞美人》,令歌妓演唱。座中南唐旧臣闻之,无不掩面而泣。
宋太宗听闻以后,雷霆大怒,不久便下令将李煜毒死。这首诗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!
据传,李煜死状极其凄惨,挣扎了很久才去世。在这首词中,李煜抚今追昔,可以说将自己的人生痛苦写到了极致,催人泪下成千古绝唱。
全词如下:
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
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
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不难发现,李煜的词后期大多写的是离愁别绪,亡国哀怨,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。作为一个亡国之君,李煜怎能不追忆过去的荣华?怎能不感叹时下的惨痛?
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,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。
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”春日花开,秋日月圆,曾经的一切是那么美好,可是却匆匆结束了,快到令人无法回忆起它到底是什么时候结束的。
曾经的他,是一国之主,权力无边,享受着世人艳羡不已的富贵荣华。有美人相伴,有美酒歌舞可享,一切都是那么美好。
可是现在南唐灭亡了,战乱就像一阵龙卷风,瞬间摧毁了一切,也结束了他的安稳日子。无力反抗的他,被宋人囚禁在汴京。春风吹来,春花开放,于是他始怀念,怀念昔日的春花秋月。
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,月明中”,明知回不去,却斩不断心中的愁苦,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最难承受。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”此句紧承上片的“故国”一词,将思念的范围缩小至具体的“雕栏玉砌”和“朱颜”,画面感强烈。
“金陵华丽的宫殿依旧在,它们是不会因为天下易主而伤心的,照样将自己的华美展示给人。倒是宫中那些女子朱颜已改,不复旧日倾城色。
美丽的女子易老,美好的日子也易消,再难追寻,这怎能不令他伤心难过呢?写到这里,词人心中的悲痛便再难掩饰了,于是一句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“便横空出世了。
此一句历来备受推崇,它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,极富感染力。

无论是措辞还是语调,这首《虞美人》都堪称词中翘楚,词中描写的人生痛苦可以说被李煜写到了极致,令人不忍卒读。
可偏偏这么美的一阙词却断送了李煜的性命,也斩断了他还未全部施展的才华。整首词中最让人惊艳的就是末尾的那句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”。
千百年来,它引起了无数人心灵上的呼应和共鸣,被人们传唱至今,经久不衰。
读李煜,体验百味人生;品李煜,可以让我们奋发向上
在这本《李煜词传》不但收录了李煜的诗词作品,通过它们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真实而深刻的李煜。
难得的是《李煜词传》通过三十余首最为脍炙人口、广泛流传于世的诗词,用散文体小说的创作方式,演绎其至情至性、充满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。
文笔华丽而不浮夸,如此心静方能品人间至味。
书中将李煜的从王到囚,愁思百结,以词为命,以泪书情的一生娓娓道来,既丰富了文章内容,又能从李煜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,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。
伤悲不由心,但由情。情淡则心宽,心宽才能放下疲惫。
回望过去,你会发现,很多事,其实并不值一提。
联系我